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以地质遗迹为核心。甘肃临潭冶力关国家地质公园主要以丹霞地貌、滑坡堰塞湖和西北岩溶地貌为主,集旅游、休闲、探险和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公园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段,属中秦岭断褶带,地质遗迹丰富典型且在西北稀有,可分为3大类7类13亚类。通过定量评价可以看出,地质遗迹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美学观赏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区内出露上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层,以区域大型褶皱构造为主,冶海古滑坡形成的堰塞湖规模巨大,滑坡遗存特征明显,保存完整,发育的丹霞地貌为典型的西北高寒湿润型丹霞地貌,在构造地质学、地层学、灾害地质学、地貌学以及生态学等各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正确认识冶力关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状况,深入的进行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地层学是地质学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是地质工作的基础和支撑。近年来甘肃省地层古生物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积累了一批为全省地层研究修史立典的材料,及时总结这些成果素材,按照最新的理论、方法对区域地层进行划分、对比和精准化研究,是一个省区基础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系统总结和梳理近年来甘肃地层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按照时间顺序和学科特点,系统性提出了按照多重地层划分对比理论和《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2016年版)和《中国地层表》(2014)的框架和序列,全面提高甘肃地层研究精准度,为全省地质调查和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支撑;对全省不同地区和不同地质单元地层界线层型和单位层型进行对比研究和厘定,建立新一代甘肃地层表的建议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植物化石记录了丰富的古气候和古环境信息,为研究地史时期气候变迁、古环境重建提供了依据。2018年在甘肃白银宝积山盆地中侏罗统窑街组采集到了屈囊蕨属植物叶片化石。通过对当前标本的宏观形态学特征研究,将其归于山西屈囊蕨(Gonatosorus shansiensis)。屈囊蕨属在中国发现的化石记录较少,该属化石在甘肃宝积山盆地为首次发现。现生蚌壳蕨科植物生长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推测甘肃宝积山盆在中侏罗世为温暖潮湿的环境。屈囊蕨属植物在中侏罗世的分布区为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中部,到早白垩世逐渐转移到东北地区,反应出逐渐向北推进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结合以往的研究对发现于甘肃马鬃山地区公婆泉盆地和俞井子盆地的恐龙化石进行了总结。基于恐龙化石的产出层位和组合成员的相似性,将两地的恐龙归入同一个恐龙化石组合——马鬃山恐龙化石组合,其时代为早白垩世阿普特中晚期—阿尔布早中期。另外,通过与辽西热河生物群早白垩世的恐龙化石进行对比,归纳出该组合的特点。马鬃山恐龙化石组合对深入研究中国北方早白垩世恐龙化石的演化过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永靖县小茨村具有典型的地层剖面、构造形迹、水体地貌等地质遗迹资源,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在野外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小茨村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为基础地质、地貌景观和地质灾害3大类6类8亚类,包括地层剖面、构造剖面、岩土体地貌、水体地貌、构造地貌、地质灾害遗迹等,共计13处地质遗迹点。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小茨地质文化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风险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茨地质文化村可持续发展的“地质+生态旅游”模式。针对其存在客源市场受限、地学科普研究程度较低、经营管理机制尚不成熟、周边同类地质公园的竞争等劣势,提出了挖掘地质科普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完善地质文化村管理体制、加强宣传力度等策略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